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推動莆田高中歷史教育高質量發展,莆田市中學歷史林建明名師工作室、城廂區中學歷史龔哲山名師工作室聯合莆田市高二歷史學科中心組及秀嶼區中學歷史陳清娟名師工作室、荔城區中學歷史胡茂強名師工作室、荔城區中學歷史陳耿義名師工作室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本次活動由莆田市高二歷史學科中心組組長、城廂區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龔哲山老師主持,包括公開課、省普教室課題階段性研討及評課議課等議程,時間緊湊、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務實高效、動真碰硬、干貨十足,既有“授人與漁”式的經驗方法,又有“源頭活水”般的理論指導,讓人受益匪淺。
活動議程一 課堂放光彩 教學顯新意
春風十里,相約一起?;顒右潦?,來自城廂區中學歷史龔哲山名師工作室的莆田第五中學陳艷花老師帶來《水陸交通的變遷》,從歷史情境入手,著眼于時空觀念這一核心素養的表達,通過探究活動一“詩與遠方”和“人生軌跡”,將其移動的路徑表現在地圖上,讓學生動手繪制路線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活動二“路權爭奪戰”,個別人物的活動服務于歷史其特定的歷史背景,由此繼續展開,探討道路交通所承載的不同歷史內涵,將道路交通與國家命運緊密聯系起來,塑造家國情懷。本課的教學立足于基礎知識,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謀求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活動議程二 課題啟明思 精研方致遠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懷著對教研的熱忱,帶著對科研的思考,莆田市高二歷史學科中心組組長、城廂區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龔哲山老師帶來省普教室課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家國情懷與地方課程融合研究》(MJYKT2021-101)階段性研討,龔老師從課題研究的教學實踐案例、階段研究成果進行匯報。他談到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實踐中,課題組不斷探索使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了解身邊的歷史,涵養鄉土情懷,體會歷史的真實存在,以莆田第五中學歷史教研組極具鄉土特色“莆陽漫談”的地方課程為例,探索其可行性。同時,通過四個地方課程與統編教材深度融合的案例引導教師要對教材文本進行深度解讀與重構,結合對地方課程的研究,在課堂上該如何講授、滲透、融合,將家國情懷潛移默化得落實到中學歷史課堂。隨著課題的研究,家國情懷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說教和脫離日常生活的一個概念符號,充分體現了以研促教,教研一體。
隨后在龔哲山老師的主持下進行評課研討,各工作室的代表中肯且全面對觀摩課進行了點評,既表達了對授課教師的肯定與贊賞,同時也指出課堂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讓參會老師受益匪淺。
最后由莆田市高二歷史學科中心組組長、城廂區中學歷史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龔哲山老師做強調講話:各位代表都做了中肯的評價,通過這節課我們也看到了莆田五中陳艷花老師教學基本功扎實,課堂的應變能力靈活且睿智,尤其師生親和力值得我們學習。
博觀而約取,精微而篤行。每一次的相逢都是成長,每一次的交流都是進步。希望每位老師都可以借助這樣的平臺多展示自我、挑戰自己。在交流研討中更新自身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方式、有更深層次的思索,在新考試、新課程、新教材背景下以更正確的態度面對未來的困難與疑惑,迎難而上。
撰稿:徐建花